简介
《大明:老五逆子,求我当皇帝》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脑洞小说,作者“1只毛豆”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朱橚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180532字,喜欢历史脑洞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大明:老五逆子,求我当皇帝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朕必须好好磨砺他,让他担起大明的担子!”
徐妙云被逗笑了,眉眼弯弯:“遵旨!往后妾身就是陛下安插在夫君身边的眼线了!”
“哈哈哈!”
见她应答俏皮,朱元璋和孙贵妃都忍不住大笑。
037 晕血的小太监与忽悠大计
“朕特许你,往后那小子让你办的事,即便不合规矩也可照做!”
“若思念双亲想归家,朕便寻理由关他几日,给你放假!”
“但若一味偏袒他,朕可饶不了你!”
为让徐妙云制住朱橚,老朱可谓煞费苦心。
“没错!若扮太监厌烦了,就告诉娘,娘让陛下罚他禁足!”
孙贵妃也在一旁添油加醋。
徐妙云默默无言……
自家夫君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太好过啊……
“爱妃先歇着,朕传太医来瞧瞧。”
见孙贵妃精神亢奋,朱元璋连忙扶她躺下。
太医奉命急至,轮番诊脉后,
人人面色惊诧,连皇帝都不由侧目。
“这……怎么可能?李太医,你再来看看!”
“吴太医,您也是这般认为吗?”
“这情形着实古怪!”
三位太医先后为孙贵妃诊脉后,竟慌乱得低声议论起来。
朱元璋冷声喝道:
“交头接耳什么?”
“贵妃的身子有问题?”
“再敢啰嗦朕砍了你们的脑袋!”
太医们吓得魂飞魄散,慌忙跪地求饶:
“陛下饶命!求陛下开恩!”
“微臣绝非有意隐瞒,只是孙贵妃的病症实在令人费解。”
“昨日臣等诊脉时,贵妃虽未到油尽灯枯之地步,却也如风中残烛,危在旦夕。”
“谁知一夜之间,贵妃的病情竟有起色,臣等实在想不通其中缘由!”
“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啊,陛下!”
朱元璋、徐妙云与孙贵妃闻言皆惊。
他们早知朱橚的药神奇,却未料到效果如此显著?
这青霉素若运用得当,果真是救命良药?
“你们的意思,是贵妃痊愈了?”
“回陛下,尚未完全康复,但已脱离险境。”
“臣等再开几副调理的药方,应当就能痊愈。”
太医们终于道出实情。
昨 ** 们诊断时,其实已对孙贵妃的病情不抱希望,只是畏惧朱元璋的怒火不敢明言。
朱元璋气得想当场处置这三个庸医,但喜悦之情更甚,暂也顾不得与他们计较。
“都给朕滚出去!”
洪武皇帝一挥衣袖,太医们狼狈退下。
“速去将那逆子给朕找来!”
确认青霉素确有奇效后,朱元璋对朱橚的医术再无怀疑。
既然他能救孙贵妃,朝堂之事可容后再议。
太监领命匆匆离去。
皇宫另一处,
太子朱标无奈地望着自家五弟吴王朱橚。
“殿下,第十三根刑杖又断了!”
“吴王莫非是天神下凡?”
听闻侍卫禀报,朱标只觉头疼。
这杖责之刑,对老五而言简直形同虚设。
“罢了,不必再打了!”
“给朝廷节省些开支。”
“老五别装了,起来!”
朱标没好气地朝装模作样哀嚎的朱橚喊道。
朱橚闻言立即收起痛苦神色,利索地站起身。
见兄长气得七窍生烟,朱橚咧嘴一笑。
朱橚将金刚不坏神功修炼至大成境界,体内罡气流转不息。
那些木棍击打在他身上,稍有不慎便被反震之力震断。
他暗自思忖,若不刻意收敛力量,即便是寻常刀剑加身,以当世锻造工艺,也难逃断裂之厄。
此 ** 堪称他近年所得最为神异之技,威能确实非凡。
“兄长莫要动怒!”
朱橚凑近宽慰朱标,不料这番劝解反倒火上浇油。
太子此刻终于体会到父皇面对这个混世魔王时的无奈——
杀之不忍,罚之无用!
朱标审视着五弟:”既然你练就这身铜皮铁骨,不如请旨命你随军北伐?”
“万万不可!”朱橚连连摆手,”臣弟素有晕血之症,又不谙骑术……”
“若强遣从军,只怕兄长再无弟弟可唤了!”
“胡扯!”朱标额角青筋隐现。
自徐妙云揭破朱橚伪装后,太子再不信这厮半句言语。
不过他也懒得点破,且看父皇如何收拾这滑头。
“休要多言,随我去面圣。
“
二人正说话间,传旨太监匆匆赶来:”陛下口谕,宣吴王即刻赴孙贵妃寝宫觐见!”
行至宫门处,朱元璋的怒喝声已清晰可闻:
“好个忠仆!主子抗旨逃刑,你不思谏阻,该当何罪?”
听闻要处斩徐通,朱橚正要闯入,却听老侍卫沉声道:
“陛下明鉴:为主尽忠乃奴才本分。
但老奴以为,殿下避让杖责,正是智举!”
“殿下孝心可嘉,陛下当体谅才是!”
不只朱元璋,朱橚和朱标闻言都怔住了,这小太监的口才令人惊叹。
在孙贵妃的寝宫内,徐妙云一番话让皇帝陷入沉思。
这番对话表面是为自己开脱,实则也吐露了几分真心。
朱元璋原以为徐妙云最多替丈夫辩解,没料到这对夫妻当真同心同德,反将了他一军。
“且说来听听,”朱元璋眯起眼睛,”若不能说服朕,休怪朕不讲情面!就算你主子在此也保不住你!”
徐妙云从容不迫:”陛下明鉴,吴王此举正合圣贤教诲。
“
“孔圣有云:轻责则受,重责则避。
子女遇父母责罚,若持轻小器物惩戒,自当领受;若见利器相向,便该及时躲避。
此乃防父母盛怒之下铸成大错,令双方追悔莫及——此方为至孝!”
“吴王正是怕陛下冲动行事才暂避锋芒。
听闻陛下弃剑后殿下便止步,更证明其孝心可表。
恳请陛下明察!”
这番说辞让朱元璋一时语塞,孙贵妃在旁忍俊不禁。
这对小夫妻连诡辩都如出一辙,引经据典自圆其说。
虽知朱橚当时未必想到圣人之言,但此刻这番辩解确实无可指摘。
“罢了!”朱元璋拂袖道,”你与你主子一个脾性,朕懒得计较!快去看看那逆子到了没有!”
徐妙云眉梢带笑退出殿外,正遇上前来的朱标与朱橚。
朱橚暗暗向徐妙云投去赞许的眼神,这家伙的忽悠本事比自己还强!
朱标领着朱橚走进寝宫。
朱元璋见朱橚活蹦乱跳的模样,显然那顿棍子对他毫无影响。
他冷着脸掏出几粒药丸质问道:”你给你母妃吃的什么鬼东西?”
朱橚没急着答话,先仔细打量着孙贵妃。
确认她安然无恙后,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幸好孙贵妃对青霉素不过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他清楚青霉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但以目前的条件,根本无法进行皮试。
见结果理想,他这才垂首答道:”父皇,这是儿臣在宫外跟苗疆人学来的土方子。
因心系母后病情,特意花重金求来的药丸。
看母后服后见效,儿臣就踏实了。
“
“编!继续编!”老朱撇撇嘴。
要不是徐妙云提前透露……险些就被这小子蒙混过关。
不过说到苗疆人的制药手法,倒确有几分相似之处。
朱元璋懒得拆穿他的谎言,只是淡淡道:”给你母妃诊诊脉。
“
朱橚哪懂什么医术,系统从未给过医书奖励。
好在他自己读过些医籍,勉强能装样子。
把脉时借着金刚不坏神功的内力探查,发现孙贵妃确实好转不少。
但要说痊愈还为时过早——青霉素在这个时代虽是神药,也没神奇到立竿见影的地步。
初次用药效果显著,不过是古人从未接触过抗生素产生的错觉。
朱橚心里明镜似的:要彻底治愈母妃,必须研制出更高纯度的青霉素,还得配合肌肉注射才行。
制作针筒倒不难,慢慢调试金属配方即可;至于玻璃注射器,系统奖励的吹制工艺完全够用——这些技术不用学,直接就会。
“如果能够大规模使用青霉素,大明将士的死伤率一定能大幅降低,许多疾病的致死率也会大大下降!”
“这绝对是足以改变国运的宝贝,但怎么才能把它推广出去呢?”
“或许…可以把徐通塑造成一代医圣?”
朱橚仔细斟酌着这个计划,他需要有人站在台前,帮他把这些新事物推广开来。
正思索间,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混账东西,你母妃现在究竟如何了?”
“回父皇,母妃的病情暂时稳定了。
但这药丸必须长期服用,若仅靠药丸维持,只能治标不治本。”
朱橚将孙贵妃的真实情况一一道来:“母妃的病是产后受寒所致,如今寒气已深入骨髓。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光是服药效果有限,最好采用注射疗法。”
“注射?”
朱元璋对这个陌生词汇充满疑惑。
“这是儿臣从苗医那里学来的,还需要些时间研究。”
“你需要什么尽管说,朕全力支持!”
“当真?”
朱橚眼睛一亮,“儿臣想要吴王府的建造权!”
“就这?”
朱元璋颇感意外,“老五,你要王府建造权作甚?”
“儿臣日后要在王府常住,自然要好生营建。”
作为现代人,虽在宫中享受着锦衣玉食,但朱橚始终觉得诸多不便。
亲王府邸本由工部督造,皇子不得插手。
不过只要不逾制,让朱橚亲自参与也并非不可——虽然少不了要被言官弹劾,但朱家父子何曾在意过这些?
古代的生活条件与现代相差甚远,即便是王公贵族也要面临卫生难题。
朱橚对权力毫无兴趣,只想过得舒心自在。
眼下大明正值盛世,只要不卷入靖难之变,他完全能够安稳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