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历史脑洞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红楼:我,贾环,逆天改命》?作者“干翠里”以独特的文笔塑造了一个鲜活的贾环形象。本书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5章,赶快加入书架吧!主要讲述了:数日后,放榜日来临,贾环继续静心读书,而贾府上下却为了查看榜单而忙碌起来。贾环的科举考试结果终于揭晓,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万幸中了。对于贾府来说,这是个值得喜庆的事情,否则传出去的笑话将是无法挽回的。…

《红楼:我,贾环,逆天改命》精彩章节试读
数日后,放榜日来临,贾环继续静心读书,而贾府上下却为了查看榜单而忙碌起来。
贾环的科举考试结果终于揭晓,虽然没有十足把握,但万幸中了。
对于贾府来说,这是个值得喜庆的事情,否则传出去的笑话将是无法挽回的。
此次除了卧床的王夫人,三春即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以及贾宝玉都齐聚在贾母处等待消息。
薛姨妈也被邀请过来,连同满屋的婆子丫鬟,都在焦急地等待放榜的消息。
没过多久,一个婆子满面喜色地闯入屋里,声音激动地说:“老祖宗,好消息!环哥儿高中榜首了!”
听到这话,贾母欣喜若狂,连声称赞并赏赐了报喜的婆子。
王熙凤更是提前准备了赏钱,对贾母说:“早就备下了,等报喜人一来就赏。”
接着,王熙凤又夸赞环哥儿能中是沾了贾母福气的原因。
虽然贾母初听觉得王熙凤是玩笑话,但满屋的人却都笑了起来。
贾母更是喜悦难抑,命令鸳鸯去请贾环。
其他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尤其是探春和林黛玉更是欢欣鼓舞。
而薛宝钗则表情淡然。
最不开心的是贾宝玉,他对贾环的成就感到既羡慕又嫉妒,同时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忧。
鸳鸯来到贾环的书房请他过来,贾环身边的晴雯警惕地看着鸳鸯。
这一幕让鸳鸯感到有些不舒服。
听到贾环再次荣登榜首的消息,他脸上虽带微笑,内心却涌动着一股难以言表的喜悦。
离开书房后,鸳鸯一反常态,紧紧跟随其后。
贾环则一边走,一边与鸳鸯谈笑风生,让她不禁心生疑惑。
来到荣庆堂,贾环向贾母请安。
贾母略带调侃地询问他的考试情况,贾环则以谦逊的态度回应,表明自己的用心。
众人纷纷称赞他的孝顺和智慧。
贾母提议让他与姊妹们一同玩乐,但他婉拒,提及师傅的教诲和未完成的学习任务,赢得众人的理解和赞赏。
而在王夫人的院落,周瑞家的带来环哥儿再次高中的消息时,王夫人因情绪波动而突然昏厥。
众人得知后纷纷赶来,待她清醒后,满屋子的人目光奇异。
尽管王夫人想掩饰真实原因,但她的情绪反应确实是因为贾环的中榜消息。
这让她的心情既激动又有些尴尬。
事情的背后,难道不是因为贾环的叛逆和不孝吗?在王夫人心中,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作为母亲,她认为自己教训子女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贾环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接受训斥,反而用尖锐的言辞让她下不了台。
这些冲突的累积,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王夫人心中充满了不满和愤怒,她命令彩云前来。
彩云心怀忐忑,因为最近太太与三爷的关系紧张,而且太太曾因三爷的优秀表现而昏厥。
王夫人态度温和地告诉彩云,听说贾环读书非常刻苦,常常熬夜。
她担忧贾环的身体,并提醒彩云要多劝劝他。
然后,她让彩云把金钏叫来。
金钏和彩云交谈后,提到贾环的未来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关注,包括许多富家千金。
她担心随着贾环的地位提升,他身边的 ** 也会增多,可能会忘记身边的人。
彩云对此感到不安,但强装镇定。
金钏向彩云透露了她的担忧,包括贾环身边的其他丫鬟,以及可能的竞争。
她们的关系亲如姐妹,所以金钏才毫无保留地分享这些想法。
贾环与赵衡的对话中,透露出天下大势的重要性。
赵衡教导贾环,不仅要在书本上学习,更要了解时事,与人交流。
同时,他也透露了自己即将被朝廷起复的消息,这使他不得不为贾环的未来做打算。
他提议贾环去国子监学习,接触更多优秀学子,以助其成长。
贾环虽不愿再读书,但仍尊重师傅的安排。
接下来,赵衡着重讲述了对贾环未来发展的期望和建议,让其获得秀才功名后考取举人、进士,步入朝堂。
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天下大势的把握和洞察。
师傅对朝堂之事深具见解,愿为贾环细细道来。
闻此,贾环精神大振。
他身处红楼世界已近一年,虽从多方得知此方世界之信息,仍有所欠缺。
师傅的讲解,对他来说极为宝贵。
于是,他坐正身体,恭敬地倾听。
师傅开口:“明末,兵临山海关外,国内义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明王朝危在旦夕。
我大夏太祖李岩追随闯王李自成,历经战斗,最终壮大。
闯王李自成不幸病逝,李岩便成为新的领袖。”
“他重整军纪,树立形象,成功占领京城,建立大夏王朝。
随后,太祖以诚意招降山海关的吴三桂,成功抵御了清军的攻击。”
贾环听得心潮澎湃。
他震惊于大夏朝竟由李岩所建。
他深知明清之际的历史,对清军入关感到愤恨。
师傅所描述的明朝状况,与贾环所知如出一辙:明朝官僚体系崩溃,土地兼并严重,皇室供养庞大,加上小冰河期的困境,已是千疮百孔。
即便没有清军入关,明朝也难以维持。
但贾环认为李自成应为这一历史转折的罪魁祸首。
李自成攻陷京城后,虽建立大顺朝,但在山海关外清军虎视眈眈之际,他的行为令人失望。
他纵容部下抢掠,导致吴三桂投靠之路被堵。
贾环认为吴三桂投降清军并非全为红颜,更多的是为了自保。
李自成的手下行为,对吴三桂来说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
即使吴三桂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也难信其忠贞。
因此,吴三桂为求自保,选择投奔清军。
李自成虽有谋略,但在这关键时刻处理不当。
幸好历史出现了转机,李自成病死,李岩出场,成功抵御清军入侵。
师傅继续道:“太祖建立大夏后,平定各地,减轻徭役、税赋,放宽刑罚,经过二十年休养生息,大夏朝逐渐恢复了元气。”
赵衡老师继续讲述大夏王朝的历史:“经过大战后,大夏王朝展现出了万众一心的景象,太上皇的威望达到了顶峰。
然而,王朝的财政已经严重枯竭。
同时,太上皇因年岁增长,逐渐沉迷于享乐,喜欢听人赞美,变得昏庸。”
我听到这里,不禁吐舌,师傅真是直言不讳。
师傅又说:“太上皇的长子,性情刚勇、智慧且仁爱,备受百官尊敬。
很快就被封为太子。
然而,由于太上皇的奢华无度及荒淫行为,太子曾多次劝诫却遭冷落。”
我心生疑惑,“后来有人诬告太子谋反?”
师傅点点头,“是的,后来有人秘密控告太子谋反之事。
太上皇听后派人捉拿太子一家,太子在悲愤中选择了自尽。”
赵衡对老师傅提及太子被废的历史和太孙的后续行动娓娓道来,让贾环深感震撼。
贾敬的辞官出家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赵衡进一步透露,太上皇威望极高,以至于当今皇上形同傀儡,朝中大半文武只认太上皇。
贾环对此深感不解,对贾府某些人的选择感到困惑。
赵衡自己曾在六年前提出改革,却因阻力重重而被罢官。
赵衡进一步阐述他的改革主张,提及税赋劳役制度的改革以及现银代替粮食运送的主张,这些都是借鉴历史上的税制改革方法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改良方案。
然而,这种改革可能会触及多方利益,贾环理解赵衡的改革之路会面临极大的困难和阻力。
贾环心中明白,即使两项改革成功,也只是暂时解决问题,难以根治。
赵衡询问贾环对此的看法,贾环坦言担忧土地兼并问题,若此问题不解决,任何改革都难以根治。
赵衡听后深思。
贾环提出改革建议: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赵衡听后震惊,这些改革意味着对现有统治阶层的利益造成冲击。
历史上类似改革往往伴随着剧烈冲突。
士绅一体纳粮意味着士绅与百姓均需交税,打破了现有的免税规定,直接损害了部分官员和士绅阶层的利益。
摊丁入亩则根据土地实际数量收税,公平对待无地或少地百姓。
历史上的摊丁入亩改革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积极发展。
贾环的改革建议虽大胆,却直面问题核心,然而实施难度极大,需要统治者具有极高的决断与勇气。
最后赵衡所推行的火耗归公等三项改革极为毒辣,以往税收中,地方官员可截留部分火耗银作为县里经费。
改革后,地方无资格截留,所有税赋上交,朝廷按税收分发养廉银。
看似只是程序变动,实则能遏制地方官员的 ** 行为。
若成功推行,大夏将焕然一新。
但改革难度极大,无论成败,提出者将承担巨大风险。
赵衡不顾自身处境,向贾环详述改革细节后,嘱咐其保密。
贾环离开后,赵衡着手写奏折,阐述改革观点。
他虽被罢官,但仍享有上奏权利。
经过长时间思索,赵衡完成奏折,并嘱咐小厮秘密送出。
崇康帝接到奏折后,初看便知内容重要。
他看完后陷入沉思,难以决断,最终决定前往宁寿宫寻求太上皇的意见。
太上皇生活奢华,正在欣赏舞蹈和嫔妃服侍。
崇康帝求见后,太上皇让他进来。
皇上走进宫殿,向太上皇行礼请安。
太上皇询问他的来意,皇上表示是为了大夏朝的万世基业而来。
在太上皇的示意下,皇上递上了赵衡的奏折。
奏折中的三项变革虽然极好,但太上皇担忧其无法推行成功及其后果。
皇上却表示愿意尝试,并指出如果不进行变革,大夏朝难以支撑长久。
他承诺若有五成把握成功便推行变革,且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太上皇对皇上的决心有所触动,并明白只有他在世并全力支持,变革才有可能成功。
皇上提出需要复起赵衡,太上皇在思考后答应了皇上的请求。
小说《红楼:我,贾环,逆天改命》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