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的退休金,老幺的受苦命》第9章 老大戊墨娶妻
老大戊墨二十岁那年,老匡托在镇上的妹妹给戊墨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外县一个偏僻山村的姑娘。头一回去女方家那天早上,老匡和二妹带着戊墨先乘坐大巴车到达女方家所属的县城,又从县城乘坐公共汽车到达镇上,从镇上二妹认识的介绍人那里赶上驴车,翻山越岭来到了女方家里。到达女方家里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时分,一进门,老匡和戊墨就把提前准备好的烟酒和点心放在屋里的炕桌上。
女方比戊墨小三岁,名叫贺艳霞,皮肤和戊墨一样比较黑,因长期干农活而显得骨骼特别壮实,但相貌长得还算端正。他们刚进家门时,艳霞正在烧水洗衣服,看到他们进来只是害羞地笑了笑,并没有随他们一起进屋聊天,老匡二妹才主动把艳霞招呼进屋里吃水果。一看到艳霞,戊墨就相中了,相中了艳霞的相貌,相中了艳霞的能干,虽说艳霞的皮肤比较黑吧,但他戊墨自己也白不到哪里去。
初次见面自然不会呆多长时间,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老匡他们一行四人赶上毛驴车下了山,回到了介绍人的家里吃完饭,并在家里住了一晚上。当介绍人问起老匡和戊墨的意思时,戊墨率先搭话,大大咧咧地告诉介绍人说自己看上了艳霞,老匡看戊墨十分喜欢艳霞,自己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说让两个孩子再了解和相处再说。
相处两字说起来简单,但实施起来十分困难。不像现在读书的学生自由恋爱一般,有着大把的相处和熟悉彼此的时间,戊墨和艳霞两人都已成年,都在各自的家庭中承担着农务重任,且两地相隔甚远,交通不便。为了让两个孩子彼此了解,老匡于是决定让戊墨在介绍人家住下来帮艳霞家里干农活,一方面也给二人营造相处的氛围。
在戊墨谈婚论嫁的年代,老匡这样的做法很罕见,那时候的婚嫁习俗有点像古时候的男女双方先结婚后恋爱,结了婚过日子才能慢慢互相了解,往往是男女双方能互相对上眼,双方父母也能看上彼此的家庭条件,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男女双方相见不过十来回,便举行订婚结婚仪式。
老匡之所以这么做,用意也十分明显,就是自己在这种传统的婚嫁习俗上吃了大亏,如果他在婚前知道老秦唠叨谩骂成性的性格,他是说成啥也不会把老秦娶进门的,生米煮成熟饭,悔之晚矣。老匡怕戊墨也在婚嫁问题上吃亏,毕竟娶媳妇是一辈子的大事,还是希望戊墨在婚前能好好了解熟悉自己未来要相处一辈子的女人。
听到老匡的建议,介绍人和戊墨都吃了一惊,戊墨是个毛头小伙子,不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介绍人一来是觉得不符合常见的婚嫁习俗,二来主要是觉得这么个大后生住在家里白吃白喝,老匡看出了介绍人的担心,便赶紧说道:“放心,不管事成与否,有我二妹在,不会亏待您这牵线人的,事后我一并补偿您。”
戊墨在介绍人家里住了有足足一个月,每天清早爬山到艳霞家干活,日落时分下山回到介绍人家里,如此一来,戊墨和艳霞的感情迅速升温,艳霞的爸妈也看上了戊墨的勤快利落。
老匡这边回了家可犯了难,老秦一听戊墨要在介绍人家里常住,并要给女方家充当义务劳动力,就气不打一处来,当然他并没有看穿老匡的用意。
老匡刚进家门,老秦看见只有老匡一人回来,却不见老大戊墨的身影,便没有好气地问:“老大去哪里了?这么大的人,莫非跟丢了不成?”
老匡如实把情况告诉了老秦,老秦痛骂到:“好你个老匡啊,办事不动脑筋的猪脑袋,八字还没一撇就给人倒搭上一个壮劳力,家里这么多的农活谁来干?老娘我一个人能干过来吗?你是不是要活活把我气死”
老匡答道:“我跟厂里请了一个礼拜的假,还叫了二妹夫来家里帮一个礼拜的忙,我俩多抓点紧,早上早点去地里,中午少休息会儿,晚上日头落了在多干一会儿,应该不会拉下农活进度的”
老秦依然不解气:“你就会说风凉话,误了农活累死你也得给我干完,否则你别想进这个家门。”
一个月后,戊墨领着艳霞和艳霞父母回到了村里看人家,艳霞父母看到老匡家的房屋十分破旧,就要求老匡家结婚前必须翻修好一处崭新的瓦房才能办事,平时寡言少语的老匡赶忙答应道:“房子的事,即使您二老不提要求,我们也早就打算翻修了,毕竟我在棉纺厂上班,每个月有固定的工资,再从亲戚朋友那里凑凑,盖一处崭新的院子完全不在话下。只是您看戊墨已经二十二岁了,艳霞也十九岁了,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孩子们的事耽误不得啊,我答应您婚后第一件事就是翻修房子。”老匡好说歹说,贺家这才勉强同意了先结婚后盖房子的建议。
半年后,老匡找阴阳先生挑好良辰吉日,给戊墨和艳霞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其实,当时老匡家根本没有富裕的钱来盖房子,虽说老匡每月能领到固定的薪水,可毕竟匡家孩子多,能干活的壮劳力少,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连老大戊墨办婚礼时候的宴席都问村委会借了一麻袋麦子和一百斤白菜。